近日,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牵头的NER-Tree研究展示了奈拉替尼在中国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真实世界治疗模式和安全性数据。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奈拉替尼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还深入探讨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参考。肿瘤瞭望特邀王晓稼教授进行介绍。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奈拉替尼作为一种口服不可逆的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临床应用和疗效备受关注。近日,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牵头的NER-Tree研究展示了奈拉替尼在中国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真实世界治疗模式和安全性数据。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奈拉替尼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还深入探讨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参考。肿瘤瞭望特邀王晓稼教授进行介绍。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奈拉替尼是一种口服不可逆的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于2020年在中国获批。然而,随着中国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HER2+EBC)治疗实践的不断演变,例如帕妥珠单抗使用的增加,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延长辅助治疗中使用奈拉替尼的情况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计划纳入500例接受奈拉替尼延长辅助治疗的HER2+EBC患者。主要研究目的是描述真实世界中的辅助治疗模式,次要研究目的是观察接受奈拉替尼治疗患者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
截至2023年9月21日,共有250例HER2+乳腺癌患者被纳入分析。绝经后患者有161例(64.4%)。初诊时,56.8%的乳腺癌患者为HR+/HER2+;cT1期患者占24.4%,cT2期患者占57.2%;73.6%的患者为N+,88.4%的患者为Ⅱ~Ⅲ期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90.4%的患者和辅助治疗中88.4%的患者接受了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
从辅助治疗完成到开始奈拉替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IQR:0.69~3.38)。大多数患者(87.6%)在完成之前的辅助治疗后6个月内开始奈拉替尼治疗。51.2%的患者初始奈拉替尼剂量<240mg,48.8%的患者为240mg。
数据收集截止时,77.6%的患者仍在接受奈拉替尼治疗,脱落率为21.6%。56例患者完成奈拉替尼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26.0天(IQR:13.0~91.5)。164例患者接受奈拉替尼治疗超过3个月。
在250例患者中,60.4%接受了至少1次腹泻预防措施,包括预防用药(33.2%)、增加药物剂量(17.2%)、减少药物剂量(17.2%)或两者兼有(9.6%)。约48.4%的患者需要降低剂量或中断治疗,主要是由于不良事件。
3.6%的患者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SAE),18.8%的患者报告了≥3级不良事件(AE)。任何级别的最常见AE为腹泻(80.4%)、恶心(20.4%)、疲劳(14.4%)和食欲下降(14.4%)。腹泻主要为1级或2级(65.6%),而≥3级腹泻在14.8%的患者中被报告。从开始奈拉替尼治疗至发生腹泻的中位时间为3.0天(IQR:2~5)。
与240mg组(19.7%)相比,初始奈拉替尼剂量<240mg组(10.2%)的≥3级腹泻发生率较低。没有4级腹泻的报告。
研究结论
NER-Tree研究中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接受的抗HER2治疗模式反映了当前中国HER2+EBC患者人群和治疗现状。总体安全性与之前报告的数据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根据本文提供的数据,≥3级腹泻的患者比例似乎低于ExteNET研究(14.8%vs.40%),与欧盟真实世界研究(ELENOR研究:20.1%,NEAR研究:8.3%)更一致,这可能反映出人们对腹泻风险的认识不断提高,止泻策略的使用越来越多。
研究者说
肿瘤瞭望:本次大会上,您牵头的NER-Tree研究进行了壁报展示,请您为我们介绍该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王晓稼教授:NER-Tree是我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共同领导的,评价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奈拉替尼强化治疗效果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ExteNET研究提示,在曲妥珠单抗单靶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奈拉替尼进行强化辅助治疗可使患者有更多生存获益,因此我们针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奈拉替尼辅助强化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
我们计划入组5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截至2023年9月,共入组了25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奈拉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26.0天。虽然入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并不长,但为我们提供了奈拉替尼的安全性和真实世界数据。同时,对于腹泻等不良反应也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在该研究中,从辅助治疗完成到开始奈拉替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51.2%的患者初始治疗奈拉替尼剂量<240mg,48.8%的患者为240mg。在250例患者中,60.4%接受了至少1次腹泻预防措施,因此,只有14.8%的患者报告≥3级腹泻发生。总体而言,我们的真实世界研究对于患者腹泻等不良反应控制的较好,也希望该研究最终结果公布后能够对临床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晓稼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乳腺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和分子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伦理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委员
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副会长
浙江省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疼痛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内科专委会前任主委
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码订阅“ESMO 2024”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