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本期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泽平教授解读索乐匹尼布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领域的ESLIM-01研究(NCT05029635)内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剖析研究中索乐匹尼布总体安全性表现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药物机制与安全性表现同样相关,能否请您详细解析ESLIM-01研究中索乐匹尼布的安全性数据?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们通常会特别关注感染、肝功能异常和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在这些方面索乐匹尼布表现如何?
周泽平教授:在深入分析ESLIM-01研究的安全性数据5之前,我们需明确此研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大规模流行这一独特背景下进行的。此外,鉴于安慰剂在试验期间未显示疗效,因此,绝大部分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无应答患者在第12周时便提前出组。基于上述前提,索乐匹尼布组的药物暴露时间达到了对照组的两倍(24.1周vs.12.1周)。尽管暴露时间增加,索乐匹尼布组≥3级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25.4%vs.24.2%)和严重TEAEs(20.6%vs.17.7%)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且截至分析时未出现死亡病例。
总体安全性情况5
在ESLIM-01研究中,TEAEs包括上呼吸道感染(29%)和COVID-19感染(24%)等。这一现象可能与SY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相关,免疫抑制会增加感染的风险7。研究数据表明,与感染相关的TEAEs发生率未超过30%,且≥3级为1%~2%。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建议临床医生密切监测患者情况,以便尽可能有效预防和管理潜在的感染风险。
在所有级别的TEAEs中,24%的患者出现了血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另有15%的患者观察到谷丙转氨酶(ALT)的升高。这些生化指标的升高可能表明肝功能损伤,但研究中无≥3级的严重不良事件。LDH与ALT的升高往往标志着肝细胞损伤或破坏,这可能是由于SYK抑制剂药物代谢对肝脏的影响以及免疫介导的肝脏细胞损伤有关。因此,建议医生持续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相关潜在的问题。
血小板计数的波动与血栓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8,ESLIM-01研究中未观察到到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综合前述的索乐匹尼布机制和研究结果,其血小板计数呈现较稳定的增加趋势,或可提示其不易引起急剧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从而显著增加血栓风险。此外,索乐匹尼布的胃肠道毒性和高血压发生率也较低。总体而言,根据ESLIM-01研究的数据,索乐匹尼布在治疗ITP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
常见TEAEs情况5
*索乐匹尼布组中2例4级不良事件与索乐匹尼布治疗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