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DK4/6抑制剂(CDK4/6i)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标准,对于CDK4/6i进展后的治疗优化已成为临床讨论的焦点。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教授对《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4版)》进行解读,并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进一步介绍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更新要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随着CDK4/6抑制剂(CDK4/6i)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标准,对于CDK4/6i进展后的治疗优化已成为临床讨论的焦点。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教授对《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4版)》进行解读,并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进一步介绍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更新要点。
01
《肿瘤瞭望》:本届大会上,您对新发布的《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4版)》(ABCC 2024)进行了解读。作为执笔人,请您重点谈谈指南对晚期HR+/HER2-乳腺癌的治疗领域有哪些重要更新?
樊英教授:近年来,HR+/HER2-乳腺癌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因此,在本次ABCC指南中,针对这一部分的更新内容颇为丰富。
首先,指南在生物标记物检测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涌现,对生物标记物检测的指导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在ABCC指南中,我们强调了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药物和检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生应在HR+患者发现转移或进展的同时尽可能、尽早对患者进行包括PIK3CA/AKT1/PTEN通路等靶点在内的生物标记物检测,以指导后续治疗。
其次,指南还更新了治疗药物推荐和循证医学证据。在一线治疗方面,CDK4/6抑制剂(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依然是标准方案,对于原发内分泌耐药患者,我们推荐优先选择CDK4/6i联合氟维司群;若患者存在PIK3CA突变,且为辅助内分泌治疗中进展或完成辅助内分泌治疗12个月内进展的患者,则可根据INAVO120研究结果,在CDK4/6i基础上加用PI3K抑制剂(PI3Ki)Inavolisib,该药物已在美国获批上市,期待在中国早日可及。
对于CDK4/6i进展后的二线及后线治疗中,指南也进行了更新。根据CAPItello-291研究结果,内分泌治疗联合卡匹色替可显著延长患者PFS。FDA已批准该药物用于携带PIK3CA/AKT/PTEN任意一种变异的患者。因此,在新版的ABCC指南中,我们也推荐携带此类基因变异的CDK4/6i经治患者选择卡匹色替;并且作为未经CDK4/6i治疗患者二线及后线治疗的可选方案,因为该药物即将在中国上市。
除了靶向治疗以外,指南对二线或后线治疗的其他新型药物选择进行了更新。例如,根据DB-04、DB-06、TROPiCS-02等研究结果,T-DXd和戈沙妥珠单抗已成为CDK4/6抑制剂进展后的后线治疗选择。特别是T-DXd,最新的DB-06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其治疗HR+/HER2低表达或超低表达且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此外,Dato ADC的III期临床研究显示有一定程度的获益,由于这些药物在中国尚未上市,因此我们仅将其作为可选的治疗推荐。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分泌治疗方面也有新的成果。例如,艾拉司群(Elacestrant)在CDK4/6i进展且伴有ESR1突变的患者中,其单药使用效果优于传统内分泌治疗。同样地,由于药物尚未在中国上市,我们也将其作为可选的治疗推荐。
综上所述,本次ABCC指南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实用的指导。
△2024版ABCC指南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推荐
02
《肿瘤瞭望》:在晚期HR+/HER2-乳腺癌后CDK4/6i时代的用药策略中,PIK3CA/AKT1/PTEN通路抑制剂的地位是怎样的?您对卡匹色替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有何评价?
樊英教授:PIK3CA/AKT1/PTEN通路是肿瘤生长、增殖和转移的重要信号通路,与内分泌治疗耐药密切相关。CDK4/6i广泛使用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该通路异常活化,导致对CDK4/6i和内分泌治疗耐药。因此,抑制这条通路对于逆转CDK4/6i和内分泌耐药至关重要。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PIK3CA/AKT1/PTEN通路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中国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60%乃至更高。
既往研究表明,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可通过抑制该通路的mTOR靶点而逆转内分泌耐药,提高疗效,是首个获批的内分泌加靶向治疗药物。目前,针对该通路又有许多新药取得进展,如抑制PIK3CA突变的Inavolisib以及抑制PIK3CA/AKT1/PTEN多靶点突变的卡匹色替等。以卡匹色替为例,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PIK3CA/AKT1/PTEN通路中游的关键靶点AKT的异常活化,针对PIK3CA/AKT1/PTEN任何一种变异的患者均有效,覆盖人群更加广泛,能够使更多患者获益于此类靶向治疗;而且国际多中心III期CAPItello-291研究已经证实了卡匹色替的治疗获益,该研究入组人群有大约70%为CDK4/6i经治患者。因此,未来卡匹色替有望在CDK4/6i经治患者的治疗推荐中扮演重要角色。
△III期CAPItello-291研究设计及结果
03
《肿瘤瞭望》:未来,您对《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4版)》的落地与实践有怎样的规划?对后CDK4/6i时代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提升有哪些期待?
樊英教授:ABCC指南的特色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针对每个临床研究、不同场景、各种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均提供了详尽的治疗推荐与循证医学证据。2024版ABCC指南发布后,我们将加大推广与巡讲力度,确保中国乳腺癌医生能更好地运用指南来指导临床工作。针对CDK4/6i治疗后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我们需从以下方面推动诊疗水平的提升:
一是强化分子标志物检测的理念。首要任务是提升医生的检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基因检测对精准治疗与用药的重要性。若医生未意识到检测的重要性,则无法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疗建议。二是提高基因检测的可及性。由于基因检测门槛较高,一些地方医院可能无法开展。因此,我们需在各级医院推广规范化基因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三是优化治疗选择。CDK4/6i经治患者有多种治疗选择,包括内分泌加靶向、新型ADC药物、传统化疗及新型内分泌药物等。面对众多选择,临床医生可能感到困惑。因此,我们将通过临床实践病例讨论、临床研究及指南推广等方式,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药物,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四是探索更多新药及联合治疗。尽管现有治疗选择已相当丰富,但在CDK4/6i经治患者中,除ADC、PIK3CA/AKT1/PTEN通路抑制剂等药物外,其他药物疗效仍有待提高。因此,我们需要研发更多新靶点药物、新作用机制药物,或探索新药组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
樊英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乳腺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硕导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博士
2008-2009年英国Royal Marsden医院/ICR访问学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会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多学科整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码关注“观点”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