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瞭望》于现场特别采访中国抗癌协会CACA/CBCS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张瑾教授,解读CDK4/6抑制剂(CDK4/6i)后时代HR+乳腺癌全新精准诊疗格局,分享《CBCS小红书》此次更新的影响及落地计划。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4年12月21日,第十六届上海市乳腺癌专业研讨会暨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隆重举办,正式发布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CSOBO)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精要本(2025年版精要本)》(《CBCS小红书》)。本版《CBCS小红书》中,针对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占此次更新的最大篇幅,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精准诊疗水平提升。《肿瘤瞭望》于现场特别采访中国抗癌协会CACA/CBCS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张瑾教授,解读CDK4/6抑制剂(CDK4/6i)后时代HR+乳腺癌全新精准诊疗格局,分享《CBCS小红书》此次更新的影响及落地计划。
01
《肿瘤瞭望》:《CBCS小红书》迎来了2025版的重磅更新,请您谈谈本版“小红书”的更新将对乳腺癌诊疗水平提升带来哪些影响?
张瑾教授:《CBCS小红书》是深入到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的指南,对其迎来2025版的更新我表示非常欣慰。《CBCS小红书》更新迅速,每年更新一次,能够及时传递最新诊疗理念,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前沿性。《CBCS小红书》的最大初衷,是直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诊疗患者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提供最新的指导。目前,2025版《CBCS小红书》基于中国的临床实践特色和权威的临床研究最新数据,结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前沿进展,为中国乳腺癌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极为贴切的指导。在未来,我们还将致力于推进《CBCS小红书》走进患者,走进疾病,走遍中国,走向世界,为全球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中国的力量。
02
《肿瘤瞭望》:当前HR+晚期乳腺癌CDK4/6i后时代的治疗格局是怎样的?本版《CBCS小红书》在此方面带来了哪些改变?
张瑾教授:《CBCS小红书》的主要特点包括直击临床实践的前沿性和权威性。在2025版《CBCS小红书》的更新中,针对在乳腺癌中占约70%的HR+乳腺癌亚型从早期手术、围术期治疗到晚期挽救治疗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迭代,重点的更新包括: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如何规范应用CDK4/6i联合方案;对于CDK4/6i经治患者,后续治疗方案如何选择等。在备受关注的CDK4/6i后时代,《CBCS小红书》基于权威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推荐换用依维莫司联合另一种内分泌方案或者T-DXd治疗(HER2低表达,至少一次化疗)。在此次更新中更侧重精准治疗,新增了HDAC抑制剂恩替斯他+更换ET方案。特别是针对PIK3CA/AKT1/PTEN变异人群,指南推荐全球首个AKT抑制剂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方案,为CDK4/6i经治后的HR+晚期二线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选择。
其中,2025版《CBCS小红书》对“既往使用过CDK4/6i,可选卡匹色替+氟维司群(PIK3CA/AKT1/PTEN突变)”的更新源于CAPItello-291研究的阳性结果。该研究纳入近70%CDK4/6的经治人群,在全人群以及PIK3CA/AKT1/PTEN变异人群中,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均较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取得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PIK3CA/AKT1/PTEN变异人群的mPFS为7.3个月vs 3.1个月,获得了2.5倍的疗效获益。变异人群HR 0.5,mPFS2为15.5个月vs 10.8个月,且总体生存期(OS)也有改善的趋势。
在一系列循证证据的支持下,Capivasertib(卡匹色替)已于2023年11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并经过了一年的真实世界验证了卡匹色替的疗效和安全性双获益。我们期待卡匹色替尽快在中国尽快上市,惠及更多的中国乳腺癌患者。本版指南基于上述循证证据对其予以正式推荐。充分反映了《CBCS小红书》兼顾前沿进展与中国实际的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为CDK4/6i经治后进展的患者提供当前最精准的治疗方案值得深入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患者的遗传背景,肿瘤家族史,BRCA1/2、ESR1、PIK3CA/AKT1/PTEN等基因变异状况,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器官转移等临床或病理信息予以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为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挽救治疗方案,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PFS和OS获益。从而为患者全流程管理水平的提升,生存时间的延长来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03
《肿瘤瞭望》:如您所言,新版《CBCS小红书》中,HR+乳腺癌CDK4/6i后时代有关PIK3CA/AKT1/PTEN变异及其相关精准治疗是此次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PIK3CA/AKT1/PTEN检测现状是怎样的?《CBCS小红书》的更新将对此带来哪些改变?
张瑾教授: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PIK3CA/AKT1/PTEN的检测在可及性上还存在一些瓶颈。实现各个医疗机构病理科对PIK3CA/AKT1/PTEN相关变异的检测,是我们要在2025年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提升精准检测的水平,我们才能将相应的治疗方案更加精准地提供给患者。
所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重视药物的上市、药物的可及、医保的可及,还要重视包括PIK3CA/AKT1/PTEN等基因乳腺精准检测的加快可及。伴随着针对PIK3CA/AKT1/PTEN变异相关的新药上市,我也在此真诚地呼吁,希望相关的检测能够快速地走入临床实践,与新药一起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04
《肿瘤瞭望》:对于此次《CBCS小红书》的更新,您有哪些寄语?
张瑾教授:我希望《CBCS小红书》能够广泛、迅速地落地,落实到我们临床医生的诊疗行动上,落实到乳腺癌全流程、全方面管理及多学科诊疗上,也要落到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和诊疗行为上。无论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这种综合或专科三级医院,还是地、市、县域的各层级医疗机构,都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实现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分级诊疗和全方位管理,提升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使患者疗效得到提升,生存得到延长。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所提出的“到2030年将癌症的5年总体生存率提升15%”的目标。因此,在乳腺癌领域,我们最终要将《CBCS小红书》落实到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上。
张瑾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
中国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科主任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四届“国之名医”荣誉称号获得者
ESM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家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