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表示,近期CSCO BC指南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巡讲和交流,以及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纳入了T-DXd等新型治疗药物,这些好消息为2024年画下了圆满的句号,也为2025年开启了更美好的篇章。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4年已完美收官。在乳腺癌领域,在涌现众多研究新突破的同时,国内外的指南共识及时进行更新,一些新型药物的可及性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表示,近期CSCO BC指南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巡讲和交流,以及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纳入了T-DXd等新型治疗药物,这些好消息为2024年画下了圆满的句号,也为2025年开启了更美好的篇章。
01
《肿瘤瞭望》:这次您和中国专家率领“CSCO-BC指南国际巡讲”,走进狮城新加坡。您认为近年中国指南以及中国专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树森教授:近日,在江泽飞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个国家的四家医院,开展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的国际巡讲和交流。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我深刻体会指南共识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作用。在国际上,诸如美国的NCCN指南、欧洲的ESMO指南以及针对早期乳腺癌的St.Gallen指南共识和针对晚期乳腺癌的ABC指南共识等,对全球的规范化乳腺癌诊疗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国际指南在中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乳腺癌患者有自己的特点。为了制定适合中国患者的诊疗规范,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以及中国抗癌协会(CACA)的乳腺癌诊治指南和规范等中国本土指南逐渐发展完善,有力推动了中国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通过此次东南亚之行,我观察到随着中国专家学者的贡献增多,指南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明显。这些“中国元素”不仅影响了中国指南,也将对周边国家甚至全球产生深远影响。因为一些中国特有的治疗方案相较于国际方案在某些国家可能更具有可行性。随着中国元素的增多,中国的指南必将影响更广泛的地区。学术是相通的,尽管亚洲人群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性,但整体而言,我们还是遵循共同的规律。随着我国乳腺癌领域的力量壮大以及中国研究成果在全球学术舞台上的迸发,“中国元素”的影响将在国内外进一步扩大。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全球的乳腺癌患者都能受益于中国贡献和中国智慧。
02
《肿瘤瞭望》:今年在ASCO等众多国际大会上报告的全球性研究中确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患者和中国专家在其中贡献了重要的数据。您能否介绍下在HER2+晚期乳腺癌领域,您特别关注了哪些重要研究进展?
王树森教授:新一代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HER2 ADC德曲妥珠单抗(T-DXd)引领的DESTINY-Breast(DB)系列研究在肿瘤学界掀起了一股ADC研发热潮,并迅速改变了许多治疗指南。特别是HER2+晚期乳腺癌,DB-03研究奠定了T-DXd作为新的二线治疗标准。该研究显示,T-DXd相较于既往二线标准T-DM1可显著改善提升疗效ORR(78.5%vs 35.0%),无进展生存期(PFS)则从6.8个月显著延长至28.8个月,HR 0.33。今年ASCO大会报道了该研究的OS结果显示,T-DXd的中位OS长达52.6个月,相较于对照组(42.7个月)延长了近1年,死亡风险降低27%(HR 0.73)[1-2]。基于该研究,国内外权威指南已经确立了T-DXd作为二线治疗新标准的地位。
△DB-03研究PFS和OS K-M曲线
当然,我们也要关注T-DXd的安全性特征。临床试验报告显示,T-DXd治疗期间的恶心、呕吐、乏力等消化道症状是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1],这类不良事件的管理关键在于预防,恰当的腹泻预防措施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不良事件是间质性肺病或非感染性肺炎(ILD/p),临床试验中T-DXd治疗相关的ILD/p大多数为1-2级事件[3]。临床需要做好基线评估,对于具有ILD/p的高风险人群应保持警惕,及时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或停药。总体上,这类不良事件也是安全可控的。
03
《肿瘤瞭望》:正如您所提到的,中国乳腺癌新型药物的可及性大大改善,包括T-DXd这类新型药物也在近日进入新版医保目录。结合CSCO BC指南更新以及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您认为T-DXd将如何影响我国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
王树森教授:这个问题也非常好。近年来,特别是在最近CSCO BC指南走进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巡讲中,通过与一些国际专家的交流,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在创新药物可及性方面发生的巨变。相比周边的很多国家,甚至比部分发达国家,我们国家新型药物的可及性都更为优越。比如你提到的T-DXd,已经于近期通过医保谈判,得到降价并被纳入2025版的国家医保目录。患者的治疗费用将有大幅降低,提高老百姓对新型药物治疗的可负担性。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好药需要有好数据的支持,也需要有好政策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
T-DXd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折射了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引入力度的不断强化。众多新型药物在中国获批的速度加快,而且新型药物获批后很快又被纳入医保,进一步提升治疗可及性。因此,患者不仅能够看到这些药物进入临床实践,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用上这些药物,从而获得更长期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Cortés J,Kim SB,Chung WP,et al.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for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2022;386(12):1143-1154.doi:10.1056/NEJMoa2115022
[2]Erika Hamilton,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vs 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in patients(pts)with HER2+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Updated survival results of DESTINY-Breast03.ASCO 2024;Abstract 1025
[3]Powell CA,Modi S,Iwata H,et al.Pooled analysis of drug-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nd/or pneumonitis in nine trastuzumab deruxtecan monotherapy studies.ESMO Open.2022;7(4):100554.doi:10.1016/j.esmoop.2022.100554
王树森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质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合理用药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