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七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1)于欧洲中部时间(CET)2021年3月17日~3月21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肿瘤瞭望》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乳腺肿瘤医院刘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纵览SG-BCC三阴性乳腺癌药物治疗进展,细数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带来的种种希望和争议,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带来的新格局。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2020年春天,SG-BCC如约而至,在TNBC药物治疗领域吹起一阵花信风,带来了漫山遍野的芬芳和收获。张剑教授认为,在本次SG-BCC对前述临床研究的总结中可以看到TNBC进一步进行分子分型的趋势,化疗升降阶梯的探讨、ADC新靶点的发现、PARPi的入场、免疫治疗人群的筛选都期待新的分型予以指导,新药的涌入将从晚期到早期逐渐改变TNBC的治疗格局,实现患者最终的生存延长。
袁芃教授十分赞同张剑教授的观点,临床中正在萌芽阶段的药物将不断为TNBC治疗带来新变化。对TNBC 的精准分型、精准施治已经呼之欲出。结合我国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提出的复旦分型来看此次的药物进展,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未来TNBC精准治疗的发展方向。
刘强教授对SG-BCC的TNBC环节进行总结,他指出,TNBC是一个混杂的亚类,ADC药物、PARPi、免疫药物的涌现给临床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单纯化疗时代已逐渐远去。但如何搭配最好的治疗组合?怎样为患者分类而治?如何实现高效低毒的精准治疗?都是未来TNBC治疗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总体而言,早期TNBC患者强调治愈,治疗要充分;晚期TNBC患者尤其复杂,用药要精准,复旦分型、NGS都是指导精准治疗的有效手段。刘强教授期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去发掘明确的biomarker,与精准检测一起,实现TNBC更精准的分类而治。